杨超,2009年研究生毕业于四川大学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专业,随后到我校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教研室工作,承担了2007-2018级预防医学本科学生、2009-2019级各专业研究生《卫生统计学》课程教学工作。2020年9月,四川大学在读博士。

平易近人 春风化雨
未见到了杨超老师前,小编从部分同学的评价中初识了杨超老师。“杨超老师授课认真,细致,条理清晰。对教学工作一丝不苟。”“他在授课过程注重大多数同学的掌握情况,并与课堂授课方式相结合,在兼顾不同水平学生学习情况下保证了教学的高效率与高质量。”“课后,杨老师总会耐心的为我们答疑释惑,与我们共同探讨,同时也会经常培养我们对于统计学的兴趣,告诉我们学好统计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,在杨老师的课上我们受益颇多。”
接下来,就让小编带着大家一起走进杨超老师的世界。
初见杨超老师,透过他薄薄的镜片可以看到他坚定而又自信的眼神,干练的短发和简洁的装扮显得格外精神,微微上翘的嘴角透露着他儒雅的书卷气息。
当小编问及获得金教鞭之星时的感受时,杨超首先对学校领导、学院领导的认可,同行老师的指导以及家人的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,同时杨超也表示要在短短的20分钟内让评委深入走进“卫生统计学”的世界对他来说也是一个考验,他也通过本次比赛,对未来的教学方式有了新的规划:“在不断纠结的调整课程设计中,我也意识到,如果平时每次课的内容设计都能达到接近比赛的状态,学生们的听课体验肯定会大大提高。”
对于《卫生统计学》这门逻辑性强,应用广泛的学科,杨超紧密结合学生现有的基础知识,引导他们独立思考,在课堂上对知识进行内化;同时也将前后章节内容环环相扣,辅助学生构建其中的逻辑体系,让学生不再惧怕这位抽象的“对手”。
杨超还跟小编分享了一些学习《卫生统计学》的方法。他强调《卫生统计学》是一门逻辑性极强的课程,所以相比于记忆,学生更应该注重其中紧密相连的逻辑关系,培养自己的全局意识,从而构建关于这门课的逻辑体系,也要注重对于统计软件的学习,同学们在课堂上一定要紧跟老师的节奏,否则会使后续的学习举步维艰。
教研相长 一往无前
杨超不仅在教学上有自己的独到见解,而且在科研方面也收获颇丰。他主研或参与自然科学基金等各级各类课题20余项,以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4篇,以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发表各类中文核心期刊10余篇。
“较强的科研思维和数据分析挖掘能力,这使我有较好的科研素养,能够参与不同卫生领域的科研课题,但作为工具学科缺乏特定的专业土壤,这制约我在科研上有所突破,为此,我选择继续攻读博士学位,争取能够教研相长,做一名合格的高校教师。”
悉心嘱咐 亦师亦友
最后杨超老师寄语同学们:“如果把我们身处的社会比作江湖,卫生统计学就是一门大家以后赖以仗剑江湖,防身制敌的内功心法。它不仅是同学们以后进行科研设计、数据分析的利器,更是一种正确理解、分析社会现象,认识事物本质的思维模式。学好它可以大大增加我们在生活、工作中的不可替代性,有助于增强大家的竞争力和自信心,其作用远远超过大多数证书。”
(公共卫生学院 雷宇)